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风再起时》:一封华丽又空洞的情书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风再起时》:一封华丽又空洞的情书
日期:2023-05-25 22:24热度:加载中...

《风再起时》:一封华丽又空洞的情书


图片

导语

看完《风再起时》,不难理解评论的两极分化。从影片质感来看,它显然不是一部为了圈钱的烂片。导演在采访中说到,这是一部自己写给香港的情书。电影中也确实处处都体现了导演对于香港浓烈又真挚的个人情感。除去演员的片酬,制作经费的三分之一都花在美术上,画面质感称得上视觉盛宴;历史考据方面,也体现在各种微小之处,甚至使用了很多历史影像......诸多细节无不透出导演的深情,只是导演想说的情话太多,忘记了电影最本质的表达是动人的情节,给观众的观感便是既华丽又空洞。

——聲視Voisual

- 人物沦为历史附庸 -

从影片类型上来说,《风再起时》是典型的“香港枭雄片”。在这种类型下,已有《跛豪》、《上海大亨》、《五亿探长雷洛传》、《蓝江传》、《新哥传奇》等珠玉在前。这些影片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严肃史诗,而是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的真实人物加以虚构,更像是野史戏说,以此重现香港的历史记忆。在这样的创作语境下,创作者对于枭雄的态度极其暧昧,忽略了他们自身的时代局限,聚焦于他们不堪的发家史,来衬托出“小人物艰苦奋斗”的香港精神。

《风再起时》虽然也是同样的类型和题材,但它的重点是枭雄背后承载的香港历史。人物并不是影片的主角,历史记忆才是。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人物彻底沦为历史的附庸。

比如郭富城饰演的磊乐这条人物线。导演并不想在人物刻画上花功夫,磊乐在其中所受的折磨、成长与转变更多是mv式的语言一笔带过,取而代之的是借他的视角串联起香港40年代至70年代的屈辱成长:英殖民早期,华人地位低贱;日据时期,港人饱受日本人摧残;人物的性格成为导演抒情的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发迹后的磊乐,一下子从一个憨厚正直的“好人”变成一个不珍惜结发妻子、对兄弟恶语相向的“坏人”。这样的表达占据电影一半以上的篇幅,赞美得不够真诚、讽刺得不够彻底,不知导演情归何处,作为观众就更摸不到头脑了。

图片

比之下,梁朝伟饰演的江南在人性复杂的体现稍显进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统筹全局的思维,代表着香港新阶层,只是他的阴暗、复杂的表达都十分理性、克制,且为了突出他与磊乐的区别,结尾将他与磊乐同流合污的行为美化成他有前瞻性的眼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香港的未来打基础。这样的人物刻画看似有一种深沉、不动声色的情调,但缺少了具体的情节来丰富,甚至企图用台词来打圆场,也难逃空洞的命运。

图片

- 剧情成为时代工具 -

就剧作而言,双雄对立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即使是刻画其中一位也可以拍出好看的影片。可是作为一个有着浓烈个人风格的导演,他的创作核心一直是直指个体在大时代历史中,微妙又复杂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思路放在前作《踏血寻梅》中无可厚非,因为《踏血寻梅》的背景是当代香港。而放在这样一部横跨50年的历史背景下,企图将所有人物的变化都展现,最终将电影塞满。这种满到溢出,不是丰富,而是一种缺失。

图片

除了两位男主角之外,剧中人物还有他们的红颜知己们、患难兄弟们等十几位角色粉墨登场,横跨历史50多年。在如此篇幅下,电影还有多条故事线,包含双雄各自的成长线以及各自的前史。除此之外,还有政权更迭、帮派势力变迁、主角们多角恋的纠葛等等。在两个半小时的篇幅中,导演把以上情节全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影片中,过于“满”的情节一方面挑战了观众的耐心,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影片主题不清晰,导致所有剧情浅尝辄止,在观看过程中让人产生疲惫感,更加影响了对剧情的关注。

为了串联起一连串事件,剧情只能快速推进,历史背景走马观花一般匆匆闪过。英国殖民、日军占领、帮派林立、警廉对决......对于香港历史陌生的观众来说,一定会看得一头雾水。加之其碎片化的剪辑叙事逻辑不强,使得情节即单薄又错乱。两位探长如何成为挚友重整社会秩序,如何反目成仇,又如何冰释前嫌。这些本应该是这类影片的重要情节,导演没有选择多花笔墨,而是将时间均分给爱情戏、年少记忆等情节,架空了整个故事的史诗气质。褪去华丽的外表,剩下的是主题不清晰、故事杂乱羸弱。

图片

- 女性角色保守陈旧 -

大时代变迁中,女性角色在其中如何自处本是这类题材的一大看点。尤其是有杜鹃和春夏,两位独具个人气质和魅力的女演员的加盟,本该可以打破这类题材中女性依附于男性的陈旧套路。可惜得是,影片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依旧没有改变。

杜鹃的角色从出场至结尾,戏份虽然不少,但在其变化的华装之下,依旧是美丽花瓶角色呈现,她的坚持、隐忍、狠辣只展现在外在的形象、单一的剧情和只言片语的台词上。作为“大嫂”她的人物复杂性并无具体展现,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名媛”的精致,衬托出其大房太太和“好女人”形象。

图片

戏份较少的春夏,以磊乐少年时期的“白月光”形象出现,彻彻底底充当了受虐少女,香消玉殒的设定。她的出现一方面是告诉观众发迹前磊乐的善良和懦弱,另一方面为发迹后的磊乐变心出轨找到出口,借此再上演一出浪子回头的戏码,侧面体现出磊乐内心情感的丰富。只是这样的手法,即不高明,更浪费了演员自身的气质。磊乐这边尚有两位女性角色作配,反观和南江搭配的女性角色甚至都极少有完整的情节设定便一笔带过,潦草收尾。

图片

如此设计女性角色,让她们仅仅以依附男性角色而存在,即使讨巧地利用演员个人的魅力,也无法弥补剧本对于女性角色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失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陈旧老套的人物设定,实在与导演想拍出香港史诗影片的企图心不匹配。

这部电影的问题并非错在选择书写历史的情书上,而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如果电影可以摒弃枭雄片的类型,聚焦在大时代下虚构的小人物,将篇幅聚焦于人物在历史变迁下的选择,那么个人的复杂与变化与历史的兴衰与变迁则可以紧密结合。

《风再起时》并没有跳脱出枭雄片的局限,个人与历史的展现始终处于割裂的状态。香港的沉浮过往并没有在他们身上留下多少历史痕迹,反而成为他们罪恶发迹的名利场,历史的局限并没使他们负重前行,却成为他们不堪发家史的手段。他们将城市置于崩溃和破碎的边缘,在迎来曙光之际,逃避了历史和法律的问责。在香港饱受历史抉择之苦时,他们则开着香槟、抽着雪茄,甚至翩翩起舞,在国外大谈特谈对香港的眷恋。这样的人物如何可以成为寄托情感的支点。哪怕有过审的删改的影响,这封情书华丽又空洞的表达始终是尴尬的。作为收信人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导演的情话。


作  者

图片

只  眼

电影系永远的学生

戏剧圈永远的圈外人

不称职的编辑

一家剧本杀店的主理人

主编:栗子

排版:央央


【相关文章】

《风再起时》:一封华丽又空洞的情书

《风再起时》林淑珍扮演者是谁?风再起时林淑珍是谁演的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22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